世界上有三块最宝贵的黑土地,一块在美国的北部,一块在加拿大的南部,另一块就是中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人称“北大荒”。这简简单单三个字,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拓荒者,背负了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
70年代黑龙江垦区国营农场已经遍地开花。爷爷凭着他的电焊技术,拖家带口从辽宁来到富锦二龙山安了家。住下没多久,听说前进急需电焊工人,他就骑着自行车从二龙山到了这,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往返于两地。上初二那年我骑着自行车沿着佳抚公路一路骑去,可是才到红旗桥就没了力气,我始终没能理解他那年骑着“28”在颠簸的土路上是怎样就骑了那么远……
就在今年我们单位收缴党费时,一双写满沧桑的手颤抖地递给我12元钱,我抬头看见一个带着大沿帽,两鬓斑白,穿着旧棉袄的老人,他对我说“这是我今年的组织费”。我看到他整个背弯的像镰刀,眼神十分飘渺,但说话时脸上却是挂着真切的笑容……我们说了会话,他已经80岁了。当我问他什么时候来农场的,他的眼神定住了,他想了好一会然后笑着说,我是69年建场时跟着大家一起来的,时间久了,月份记不得了……他颤颤巍巍地走了,他走后我一直想着那笑容,那笑容里透着一种幸福感,那种幸福感是我怎么用心也不能感同身受的…
带着疑问,我翻开了历史的书卷:
1947年6月,垦区的历史书卷落下了第一笔,50年代初,十万转业官兵向我们脚下这片亘古荒原发起了“向荒原要粮”的伟大挑战。王震将军随即写下“密(密山县)虎„虎林县)宝(宝清县)饶(饶河县),千里沃野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的豪壮对联。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
14万转业官兵挺进了北大荒
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选择了北大荒
20万山东、四川的支边青年投奔了北大荒
54万城市知青和地方干部、农民支援了北大荒
他们在“地窖子火烤胸前暖,马架子风吹背后寒”的环境下毅然决然的拥抱着北大荒,他们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长年住的是马架子、泥草房,吃的是清一色的高粱米、窝窝头、盐水煮黄豆,白菜粉条汤。三年大饥荒时甚至在吃树皮、草根、瓜蔓、辣椒秧……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这片桀骜不驯的土地终于向他们低了头!他们用激情、青春和汗水把祖国边陲这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唤醒。在这,他们奉献他们所有的一切,是他们改写了历史,让北大荒蜕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
放眼今天,曾经茫茫沼泽荒原上,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傲然屹立;
让我们幸福的是“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早已不是梦想!
让我们庆幸的是时时映入眼帘的正是亭台楼阁、车水马龙伴着鸟语花香!
让我们骄傲的是亚洲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就坐落在我们身旁!
这一切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是全体北大荒人心灵深处的坚守、忘我和忠诚!
历史的书卷里记载了无数的动人故事,无数的故事却都在讲述着“创业与奉献”。从老一辈到新一代,始终在传递着这面旗帜,生生不息……
合上历史的书卷,我明白了
让爷爷有着坚强毅力的是“艰苦奋斗、勇于开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让老党员幸福的是他盼了大半辈子如今就在眼前的“幸福前进、宜居前进、产业前进、文化前进”的美好蓝图;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因为我是大荒儿女,是我肩负的使命,是我永远不能放下的父辈的旗帜。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