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张洪江-北大荒知青给“垦二代”上人生第一课

历史上的北大荒并不荒凉,这里曾是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的福地,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认定这是祖先的龙脉所在地,严禁汉人进入,使得千里边境人迹少见,也就有了后来“闯关东”一说。 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这里,张洪江的父母就在其中,他们工作并生活在原黑龙江省农垦建设集团4师39团,成了北大荒第一代的“垦荒人”。张洪江1966年出生在这里,父亲来自河北武安,母亲来自山东,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 那时知青刚刚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张洪江的父母勤劳、热情、好客,常邀这些知青来家里吃饭,母亲帮他们补补衣服,知青也不会歇着,锯木头、劈柴、挑水……人人出力,其乐融融,张洪江的家成了知青最爱去的聚集点。助人为乐、劳动光荣的场景和理念就像种子一样 ,根植于小洪江幼儿时期的心田。 偏僻的边陲,因为南征北战、见多识广的复员官兵和天南海北、满腔热情的知青的到来,变得生动又火热起来。小洪江在不同方言讲的不同地域的老故事的滋养下成长,上幼儿园时看过北京的小人书、吃过天津的麻花、听过扬州的评话,知道苏杭的丝绸。 上小学后,授课的也是多才多艺的知青当老师。音乐课上教授小提琴、晚上点灯后画素描,体育课上教滑冰、学武术、打长拳……这些听上去就像食物一样对他充满了诱惑。农场办的学校是复式班,一至五年级在同一间教室上课,聪明的小洪江学了个“通关”,有时老师病了,他就成了“小老师”,走上讲台教小同学。洪江的父亲是开明的,每月20元的工资中,有1元交给小洪江自由支配,现在想来,财商的种子也在那时就播下了,少年时期的张洪江领着一帮孩子帮自己也帮别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锻炼了他冲锋陷阵和带团队的本领。 大时代给了“垦荒人”广阔空间和舞台 图片 北大荒是张洪江的出生地、生长地。他是嗅着北大荒的气息、品着北大荒的味道、看着北大荒的物件、伴着北大荒的人们经历着北大荒的事情长大的。高中毕业后他离开了北大荒,去了黑龙江求学,并在随后的20多年里闯荡了大半个中国,但北大荒的一草一木和“垦荒人”的精神早已深深融进了他的生命中。 时间回溯到1989年,23岁的张洪江从黑龙江阿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进入了佳木斯肉联厂。民以食为天,这家食品厂生产火腿、熟食、饮料等食品,张洪江从车间工人起步,先后做起车间宣传员、团支书、销售员、企管、厂办秘书,三年时间打了一个通关,这一次的历练为他后来事业的起步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这一年,《春天的故事》唱遍大江南: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的风帆……邓小平异乎寻常的南巡旋风,不但在政治上造成了空前的震动,同样在经济上形成了强烈的号召力。那些谙熟中国国情的,都从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机。北国佳木斯肉联厂也在这一年尝试成立了食品批发商店,并且同意职工搞承包,很显然,一个超速发展的机遇已经出现了,多年前埋下的那颗财商的种子在26岁张洪江的心田里悄悄发芽。 1994年有一款叫“三株”的口服液从齐鲁大地上掀起了全国营销潮,这也是把广告刷在中国农村墙的鼻祖。这一年的8月,吴氏父子在济南祭起“三株口服液”大旗的时候,中国保健品市场已经进入了退潮期,此前的太阳神、娃哈哈、中华鳖精以及各种花粉、蜂蜜口服液构成了第一轮保健品销售浪潮,之后,“乐百氏”的生命核能、“巨人”的脑黄金以及东北的沈阳飞龙等也已经品味到了从鼎盛到衰落的跌宕。 这一年,张洪江正式加入了三株佳木斯分公司,再次做起了“小学生”,从宣传员开始,做到地区经理,直至1997年4月被派到安徽市场做总经理。资料显示,“三株”1996年迎来了事业的鼎盛期,当年销售额达到了80亿元,三株口服液创始人吴炳新正是被公认的“营销天王”。张洪江在市场上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经历并见证了“三株”的潮起潮落,接受市场的洗礼。也在1997年在安徽合肥收获了爱情,而立之年成家后的他,眼界和市场把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0年,34岁的张洪江走进了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科技公司,再次从一名食品销售员做起。这是一家致力于利用空间特有环境、结合现代生物技术,运用航天医学成果,进行生物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现代股份制的企业。 张洪江一次次为自己注满,腾空,再慢慢注满,他的能量也在一天天积攒,格局一如北大荒的广袤。儿时以北国蓝天苍穹为背景的食品王国的蓝图,在他的脑海中越发清晰而笃定。那种融进血脉中的白山黑土渐渐化着心中的思之念之、绕不开放不下,挥之不去愈深愈重愈浓的乡愁。 这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愁,终于以“垦荒人”的名义和健康食品的形式找到了化解和出口,舒缓地释放着这份乡愁。2011年,“垦荒人”科技公司在北京悄然出世。 舌尖上的幸福成全“垦二代”反哺情怀 图片 生养张洪江的北大荒有着“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虽然生长季较短,但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记者是6月中旬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并为它的广袤和平整而震撼。目力所极的地方除了蓝天白云,就是庄稼,水田里的秧苗一垄垄,整齐划一,横竖成行。 黑土地上长出的有机大米通过“垦荒人”遍布全国各地的门店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东北的人参、猴头、木耳、蘑菇等名贵山珍进了普通人家的厨房。北大荒如今成了北大仓,“垦荒人”原生原长、精益求精、中华精粹、万家共享理念下的食品事业从这里正式出发。 张洪江的背后正是当年北大荒的亲友团和“垦一代”的殷殷期待,他们把最好的牧场资源对接给他,把子女送到张洪江的公司,希望这些“垦三代”能像张洪江伯伯一样有出息,心系北大荒,将来发展和回报这片黑土地。6月15日,乳品有限公司项目奠基的当天,黑龙江农垦总局发改委主任来了,牡丹江管理局副局长来了,虎林市副市长来了,云山农场场长来了。他们在媒体和张洪江的团队见证下,亲手为“垦荒人”第一家乳品厂奠了第一锹土。 仪式当天,张洪江的父母也来到了现场,他们打扮得特别精神,看到儿子发展事业不忘故土,老人特别欣慰,脸儿笑成了花,周围的人也在打听,新公司何时招工,他们早盼着这一天呢。 当年王震将军亲手在北大荒点火开垦地块的编号正是8号,张洪江以“八号地”来命名乳品公司有了开荒拓土,披荆斩棘的意味。 之所以要投资乳制品,除了情怀,张洪江有着敏感的市场判断和绝对把控的营销战略。 据《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一座山,曰“完达”,是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这里的地肥草美成就了满人当初的兵强马壮,使其成龙称帝,从此,完达山山脉也就有了龙脉的美誉。“完达”在满语中为梯子,寓意为攀登高峰,完达山乳业就坐落于这白山黑水之间。 1963年,为实现毛泽东让娃娃们长高一寸多吃牛奶和肉的殷切期盼,将军王震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从北京、上海先后调运了750头奶牛,在完达山脚下建立了八五一一农场奶牛示范场,完达山现代化牧场是天然的北纬45度牧场,该牧场被称之为“将军牧场”,而由王震将军亲自调运的这批奶牛,则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将军牛”。 “垦荒人”旗下的八号地乳品有限公司的原址正是完达山乳品下属的一个制品厂和品质检测单位。受10年前“三聚氰胺”事件波及而关停,中国乳品市场遭受重创,至今也没能恢复元气。 在食品市场跌打滚爬二十多年的张洪江判断,当时国内没有乳品企业能够绝对把控得住终端渠道,才给了不法奶贩子可乘之机,最终发展到谈奶色变不可收拾的地步。回到家乡的张洪江气定神闲,中气十足,他的“垦荒人”和团队7年来一直致力于终端门店的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全流程把控,云山农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新鲜健康的充足奶源,“将军牧场”也是“垦荒人”的乳品供应商,“北大荒”那有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做后盾,这一切都是他的不竭动力。 “垦荒人”在“垦二代”的杰出代表张洪江的带领下,在食品市场上南征北战,再度出发。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张洪江-北大荒知青给“垦二代”上人生第一课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铭记历史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