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张鸿:《荒原梦忆》第一章黑土地之九 报纸与信件

十万官司兵开赴北大荒,这沉寂了多年的荒原沸腾了。田野里无论是开荒播种还是夏锄麦收,官兵们都是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业余的文体活动也丰富多采,都是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那里那里就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欢声笑语。但是由于交通这不便,报纸与信件要走上好多天,看不到报纸听不上广播这是大家感到最不适应的。特别是我们这些驻京各总部及院校来的同志,看惯了当天报纸,听惯了当日新闻的总觉得缺了什么。

初到农场时横穿垦区的密山到虎林的铁路还没有恢复(原有铁路在日本投降后被苏军拆走钢轨,只剩了被毁的路基),而到各农场的公路大多是简易的砂石路,农场到各生产队有的是土路,有的连这种下雨就不通的土路也没有,有的要经过小河、趟过沼泽,连个桥也没有,吃粮也要靠肩背人扛。从场部到生产队通讯员送信全靠步行,等报纸拿到手都已经隔了三、五天,新闻成旧闻了。后来每周虽有发到班的农管局(当时在虎林)自办的《农垦报》,要求在休息时组织读报,但它是只有四版的小报一周才出两期,只刊有垦区内部消息,好人好事之类大家兴趣不大。而队部的一两、份大报也绝对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五八年秋县里才在农场设立了小邮局,有了专门送信的的乡邮员,后又派人深入到各生产队,征订五九年的报刊。那时报纸与杂志是都很便宜,军官拿钱多又没个地方消费,因此订报的特别踊跃。全队一下子订了几十份报纸上百份刊物。当时我做队里统计,与队长、指导员同住在队部,晚上干部会多包括支委会我虽不参加但仍留在队部,后来又有了电灯 ,我有较多的机会看书报,所以一人就订了:《中国青年报》、《红旗》《新观察》《世界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诗刊》、《漫画》等七、八种,记得正好是我一个月的工资。

收发报刊成了当统计的我另一项兼职的重要工作,发报纸与信件是我最高兴的事。每晚收工后我的第一位的工作便是分信,顾不上洗却身上的尘土,也顾不上人坐下来喝口水,拿上信直奔食堂,这时我成了最爱欢迎的人。当我叫到谁的名子便一阵欢呼,他急急地跑了过来,饭也顾不上打了。他周围的人露出了羡慕的眼光,这路上走了十天半月迟到的信件里带着家乡泥土的芳香,饱含亲人的问候,有着太多的期待。要是谁的未婚妻来信,看着,看着里面姑娘的相片会被后面同伴伸手抢去,这相片不传一大圈是回不了主人的手的。回到宿舍要求讲信中内容,若是羞羞答答这封信说不定还会被人抢去朗读呢,在同住的伙伴中间,这种情书共赏的事并不稀奇,这是调节边疆枯燥生活的小闹剧。

谁收到信后愁眉不展也会得到大家关心,是父母生了病,是家里受了灾,还是未婚妻变了心,要提出“吹灯”。同志们会围上来帮你出主意想办法,甚至大家凑钱给家中有了变故的同志,使你感到这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分报刊虽然麻烦,但天天与大伙一块很快便记住了:这种报是哪个订的,那种杂志该送给谁。每天一摞报刊顺便就分发完了,分发时还可浏览大标题,我也成了生产队里最早知道重大新闻的人。若是遇上阴雨,报纸几天也不到,甚至日报成了周报,天一晴,那些订报的、等信的常常到队部打听,问:“怎么还不来?”面对大家焦急的心情,我最难回答。后来有了有线广播,每天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大家才能及时地了解国家大事。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张鸿:《荒原梦忆》第一章黑土地之九 报纸与信件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铭记历史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