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老 轩:一声北大荒喊出热泪两行

挺进北大荒的第一批开拓者

在二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地理、神话传说著作《山海经》中,就出现了“大荒北”的地理概念,大体指长白山以北的老爷岭和完达山一带,为女真族和满族的祖先肃慎族生活之地。它与后来所说的“北大荒”已有相吻合的地方,而后者的范围更广一些。无论是“大荒北”还是“北大荒”,都是说这里是异常荒凉之地,北大荒成了寒冷、蛮荒的代名词。从1947年开始的以后几十年里,先后有14万复员转业军人、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进军这片亘古荒原,他们就是“北大荒人”,《北大荒人的歌》的词作者就是其中一员。

王德,1937年出生,1954年随部队到北大荒东部的密山。他曾说:“我是建国后第一代北大荒开发者中的一员,对此我颇引以为荣。”第一代北大荒人中有老红军、抗日英雄,大多是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硝烟炮火中凯旋而来的复员官兵,他们征尘未洗,便投入到垦荒初期异常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王德身边的战友,有的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被冻伤,还有的在伐木中牺牲,很多战斗英雄珍藏起立功勋章,默默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战斗。对被错划为右派而下放到北大荒的文化名人和后来的知青,王德也多有接触。一些人虽然心怀委屈,但是在同甘共苦的劳动生活中,在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将自己融入了这片土地。他们对北大荒的感情是极深的、不能忘怀的、复杂的,其中更多的是刻骨铭心的爱。这是因为他们为北大荒付出了很多很多,也因为北大荒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了他们很多很多,这种回报同样令他们终生难忘。对于几代北大荒人来说,这片富饶广阔、热情而又严酷的土地,是他们生命中重要的、永远不会消失的一部分。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命运、甚至他们的子孙,都与这片土地血肉相连、密不可分。这就是王德心目中的北大荒人。

1987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黑龙江农垦系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而复杂的转型期,几代北大荒人的命运令人担忧,几十年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也受到一些人的置疑,王德觉得必须写一首歌,抒发几代北大荒人共有的、积淀心底几十年的感情。

当时任黑龙江歌舞剧院副院长的著名作曲家刘锡津正在为一位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的选手创作歌曲,请王德作词,王德写成了一首《北大荒人的歌》:“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进心底/站在草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爱你那广袤的沃野/爱你那豪放的风姿/啊——/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们同甘苦在一起/一起分享春光的爱抚/一起经受风雨的洗礼/你为我的命运焦虑/我为你的收获欢喜/啊,北大荒我的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即使明朝啊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歌词深切地揭示了北大荒人内心的感情基因,揭示了北大荒人与这片土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歌颂了可贵的北大荒精神。它蕴含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更饱含着无私的大爱。

王德曾说,歌词里“你为我的命运焦虑,我为你的收获欢喜”中的“焦虑”,正是他当时的真情流淌和多年的心血凝结,没有亲身经历和感受,是写不出来的。

刘锡津看到王德的歌词后,觉得它极为准确地表达出北大荒人的真实心境,语言淳朴却意境优美,没有矫揉造作的抒情与说教,却能立刻使人回想起那个激情的岁月,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思想与感情的共鸣,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谱曲。

歌曲一经问世,便产生了极大反响。在第三届全国“青歌赛”中,创作、演唱分别获得了最高奖,殷秀梅等歌唱家也先后演唱了这首歌。更让人感动的是,这首歌被几代北大荒人和普通百姓所喜爱。北大荒垦区郑重地将它选为“垦歌”,老农垦唱起它总是热泪盈眶,风华正茂的新一代农工唱起它依然激情满怀。

也是在黑龙江农垦转型时期,出现了一种意见,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黑龙江农业已取得了很大发展,因此不应该再叫“北大荒”,而应改叫“北大仓”。对此,一位老北大荒人创作了《喊一声北大荒》,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尽管你不再荒凉,尽管你不再迷茫,我还是亲亲地喊你北大荒。尽管你连天麦浪,尽管你遍地粮仓,我还是亲亲地喊你北大荒。喊一声北大荒,能喊出勇猛,喊出顽强,能喊出血气方刚。喊一声北大荒,能喊出纯真喊出坦荡。能喊出热泪两行!”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蒋开儒。他1935年出生于广西桂林,1950年参军,因为家庭成分问题,1958年被转业到黑龙江省穆棱县。从蒸蒸日上的军旅生活突然转到地方,从温暖的南方来到寒冷的北方,蒋开儒感到很不适应。但他很快发现,北大荒人真诚豪爽,正直无私,在艰苦的环境中乐观顽强地劳动和生活着,北大荒是一块充满着干劲儿和激情的土地,他也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他在文艺宣传队主要是搞创作,写歌时不能署自己的名字,却也觉得很幸福。“虽然天气寒冷,但一把荒火、一副犁杖,体现的都是战天斗地的火热生活,诗里都闻到稻香。”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情,蒋开儒才“喊”出了北大荒最为宝贵的东西,就是“真诚坦荡”“勇猛顽强”“血气方刚”的情怀,这种情怀感天动地,永不过时。歌词获全国歌词创作的一等奖,经著名作曲家伍嘉冀谱曲,很快传唱开来,引起社会共鸣,“喊一声北大荒”成为强大和声,蒋开儒也因此在全国成名。

1992年,蒋开儒移居深圳,在那里写出了更为有名的《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2019年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每当谈起他的创作成就,他常说:“我在北大荒生活了34年,说我是北大荒人也不为过。”“是北大荒收留了我,培养了我。我的创作是在北大荒下的种子、开的花,在深圳结的果。”“黑土文化滋养了我,北大荒人的豪爽打造了我,改革开放的大潮激发了我,是时代节奏和历史风云构筑了我的歌词。”

《北大荒人的歌》和《喊一声北大荒》就像陈年的老酒,时代越久,就越有味道。当年的第一代老军垦,很多人已经故去,一些人至今还生活在北大荒。有人说,也许在路上迎面走来的年过耄耋的老奶奶就是当年翩翩起舞的文艺女兵,也许迎面走来的须发皆白的老爷爷,就是当年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战斗英雄,他们真正做到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当年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太阳的知识青年,也已经年届花甲古稀,唱起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想到这些,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北大荒,我的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现在,国人所吃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北大荒早已变成了北大仓,但人们还是要“亲亲地喊你北大荒”。

秀丽的兴凯湖边,矗立着北大荒开发的奠基者王震将军的纪念碑,纪念碑下撒着将军的骨灰;在北大荒博物馆的“北大荒故人”墙上,镌刻着当年到北大荒的复转官兵、地方干部、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共12429个人的名字,其中年龄最小的还不到20岁。看到这些,耳边就会响起“即使明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的旋律。这歌声成为几代北大荒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北大荒人用歌声把自己的心声永远留在了北大荒的黑土地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发表于《黑龙江日报》2019年12月20日11版】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老 轩:一声北大荒喊出热泪两行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铭记历史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