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传着对三代北大荒人划分的文章,文章用大量的文字描述了北大荒的开拓和建设,从正能量宣杨了十四万转业官兵、五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二十万支边青年、五十四万知识青年和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后代,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丰功伟绩,文章值得给赞。但此类文对三代北大荒人划分的分析,笔者不赞同,现把不同见解分析如下:
文中引用2000年8月22日至23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垦区视察,在听完垦区代表的汇报发言后他充满感情地说:“北大荒,全国有名,恐怕也是世界有名。北大荒的变化,是三代人努力拓荒、艰苦奋斗的结果,北大荒精神是三代人半个世纪艰苦创业中凝聚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
可见,“三代北大荒人”已成为一种概念化的语言,但对这一概念,一直没做出较科学的阐释,以至于这一概念缺乏明确的外沿和内涵,致使不同人有不同理解。笔者试就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对“三代北大荒人”做一粗略划分。
从中不难看出此文作者以笔者名称出现,在文中是个人见解。这个个人见解和分析,是在江泽民总书记在垦区视察发言后,引发该文作者试就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对“三代北大荒人”做一粗略划分的。
我的了解是:2000年前后,北大荒开发五十年之际,以江泽民为首的国家领导人,纷纷到垦区视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在研究汇报材料时,对北大荒三代提法,可以参考北大荒开发建设奠基人,王震将军1985年视察垦区对转业军人某个后代嘱托一句话的讲法,这句话就是:“你爸爸在北大荒当了爷爷,你将来在北大荒也要当爷爷,你儿子将来也要在北大荒当爷爷,再继续下去…。”这句话激发了垦区汇报起草人的思路,针对垦区大批转业官兵和后代仍在垦区的当年现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最终形成了:“为了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在北大荒的奠基者王震将军领导下,转业官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一句提法在汇报给江泽民总书记后,才引起江总书记后面总结的话。
我个人理解,一部北大荒的开发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军垦史,这北大荒三代人从军垦史上应这样划分:
北大荒第一代:1958年前随王震将军到农垦部所属的牡丹江农垦局、合江农垦局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和同期来场人员。含同期黑龙江省管农场和劳改农场人员。
北大荒第二代:以上转业官兵、支边青年为主体的后代,为北大荒第二代。
北大荒第三代、以上认定北大荒第二代的后代,即为第三代。
到如今这些转业官兵为主体的第一代,已安享晚年或以长眠在北大荒黑土地里;他们的第二代在垦区工作或已有的退休在垦区;而第三代仍在垦区,成为北大荒的栋梁,奋战在垦区各条战线上,这应该是顶天立地的北大荒三代人。
文中对城市知青是这样描述的:
为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从1963年至1976年, 共有54万京、津、沪、杭等城市知识青年和近10万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中,构成第二代北大荒人的主体。
以城市知青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二代北大荒人在黑龙江垦区的历史上所起的作用,首先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批人中的绝大多数在垦区的时间虽然只有10年左右,…他们在北大荒的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染绿了北大荒的原野,起到桥梁和过渡带的作用。
其次,传播普及文化、教育、科技。到垦区的城市知青和知识分子数量大、年龄小、文化程度高,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他们的到来,为垦区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城市文明,也带来了中国青年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可贵品质。对北大荒再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广大知青是北大荒人中流动性最大的一支队伍,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离开了这块土地,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北大荒人。因为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他们留下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也许,当年有些知青曾怨恨过这片土地对他们的摔打和磨炼。但几十年过后,他们回头反思时,都深深怀念这片土地并感谢这片土地的馈赠是生命中永恒的财富。艰苦卓绝的垦荒生活铸造了他们刚毅顽强、百折不挠的北大荒人性格,北大荒精神的感召和影响形成了他们不断开拓、勇于进取的北大荒人的品质,他们的人生在北大荒得到前所未有的历练。有的知青还成为国家领导人。
对于知青,我赞同该文作者对他们评价,我个人认为这五十四万知青,在垦区流过汗、流过血,有些知青牺牲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垦区史志上会永远牢记他们的功绩的。
但北大荒,从1947年建局的第一个农场宁安农场诞生,到今年己七十年了。以大批知青在恳区十年工作来划分北大荒三代,我认为不妥,他们这批知青在北大荒七十年开发建设中是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带。至今他们己大部离开垦区40多年了,他们的子女基本没在垦区磨练过。这些子女出生、成长在父母返城后的城市中,和垦区开发和建设无关。
那么这五十四万知青为那一代?我认为他们和我划分的北大荒第二代,同为第二代比较合适。我举个例子:
1993年,王震将军在时仼国家副主席位置上去世,总局组成赴京吊唁团。成员代表有
1.总局局长刘文举
2.老红军代表高大钧
3.转业官兵代表张汉荣
4.知识分子代表张囯范
5.北大荒第二代、铁道兵第二代代表黄黎(我本人)
6.城市知识青年代表陈京培
7.牡丹江农管局局长王文斌
8.总局驻京联络处选派的代表
从中可以看出,总局安排城市知青单列,和我这个北大荒第二代并列的。而且我多次以北大荒第二代代表参加垦区内、外有关北大荒官方活动。如按该文分析:我爸、妈转业官兵为第一代,我成为第三代合适吗?如按年龄分,我家子女四人,两人出生五十年代初,两人出生六十年代初。爸、妈第一代,这四个子女均划为三代,合适吗?不人为空出个第二代吗?如不针对个人,当年铁道兵和转业官兵子女很多生在五十年代初期,怎么划分代?
对此类文其它剖析:该文冠以北大荒史志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团委行文,但文中出现笔者字样,显然是个人行为。此类文引起转业官兵后代非议,并转给我看,才引起我的注意。
经了解北大荒史志、北大荒作家协会等有关人员,此类文写于2001年,作者为总局史志办当年工作人员刘文涛。此文曾刋登在黑龙江史志和北大荒史志上,署名为刘文涛本人名,属个人作品。刘文涛现早已调离垦区,在南京市博物馆工作。刘文涛爷爷是1955年农建师二师、转业到北大荒二九0农场的转业军人。刘文涛是当地公认的北大荒第三代,而不是该文应分析的北大荒第四代。
经了解农垦总局团委,农垦总局团委网站是转了此类文,但消息来源写上了北大荒史志,该类文又被红色边疆荒友网转发。
综上所述,农垦总局团委网站,引用总局史志办曾在此工作人员刘文涛个人文字作品,变成农垦总局团委、北大荒史志单位名称。严格说侵犯了刘文涛本人作品著作权,很容易引起诉讼的。而刘文涛个人对北大荒三代人的划分见解,是个人行为,是允许本人作品发表和读者互相争议的,但是另一回事。
此过程引起了北大荒作协、总局团委等有关单位一些人的关注。总局团委网站和红色边疆荒友网站,均表示网上该文不能改为作者刘文涛本人名。一登网上文字就不能更改,只有删除此类文了,应答复准备删除。这和本人建议改为刘文涛本人名提法不相符了。不过也是一种解决方式。
由此看来,转发别人署名的作品,应尊重本人的作品权。不要不了解情况乱冠其它名。在刋登时最好写上转载、转发字样, 同时如有发表时间,刋登在何刋物上这些字样,越详细越好,以免容易引起争议和诉讼。
2017年2月26日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