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大荒精神
向北大荒开拓者们致敬

李广生:一位北大荒亲历者的青春回望

一位北大荒亲历者的青春回望

——记长篇小说《北大荒的女车长》作者李广生

□晚报记者 王慧玲/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首诗,青春是一首歌。青春是春天的绿柳,婀娜多姿;青春是一座百花园,花枝招展、馨香迷人。对于1958年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北大荒开垦建设的青年来说,青春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任奔放的犁铧,犁出一往无前的梦想。岁月悠悠,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带不走的是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留在心中的那份单纯、那份美好、那份疼并快乐的奋斗与期盼!

人物小档案

李广生:一位北大荒亲历者的青春回望

李广生

李广生,1938年出生于吉林省一个农民的家庭,初中毕业应招到解放军某基地工作,1958年到黑龙江省开发建设北大荒。他与我市平舆籍姑娘结为连理。在北大荒,他修过水库、开过拖拉机,做过生产队的统计员、管理员。后来随老伴调到我市,文化大革命后期,当过教师、机关中层领导。

2016年 3月,他的长篇小说《北大荒的女车长》出版发行。

开启往事的闸门

我市退休干部李广生就是1958年响应党的号召,随10万官兵转业到北大荒进行开垦建设中的一员。

50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曾经的北大荒早已变成了北大仓。当初的老垦们,现在都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

往事的闸门,会被日常的忙碌所关闭,也会被一个老友的电话所开启。

2008年春,随平舆籍妻子落户驻马店多年的70岁的李广生,忽然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朋友说:“你还记得今年是什么年吗?是咱们到北大荒50周年啊,你写点儿东西,纪念那些逝去的岁月吧。”

就这样,被尘封的岁月,毫无防备地被老友翻了出来。“算了吧,时间过去太久,许多事情都忘了,当时在意的事情,也被岁月冲淡了,再说,我已经离开垦区多年了。”李广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过了几天,第二位老友打来了电话,提出同样的要求。又过了几天,第三位老友也提出这个要求。事不过三,李广生这次没拒绝也没答应,而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说:“你写吧,就写你自己,你干得突出,成绩显著。到时候,我帮你改。”老友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老友的电话又打来了:“我不能写哦,一写就睡不着觉呢。”

对于这位老友的睡不着觉,李广生完全理解,因为对往事的回忆,有甜蜜也有痛苦,痛苦多于甜蜜。不管怎么说,对于70多岁的老人,睡不着觉,毕竟是大事。他说:“那就别写了吧,可不能损害健康。”老友也同意,这事就此搁下了。

往事的闸门一经打开,再想封堵却没那么容易。李广生睡不着了:就不能写点儿什么吗?20~30岁,自己最黄金的青春岁月,可都是与北大荒紧紧连在一起的啊。他把熟悉的人在眼前滤了一遍,想到有一位女拖拉机手值得一写 。他把想法跟朋友们沟通后,大家都表示赞成,并愿意提供帮助。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他竟奇迹般地找到了离休多年、在外地居住的那位女拖拉机手,以及当时生产队的部分领导和同志。大家都很支持李广生写作,并愿意提供写作素材。于是,李广生便以北大荒850农场为背景,以那位女拖拉机手为原形开始构思小说。

回望青春

2008年,已经70岁的李广生,经过多方电话采访后,克服重重困难,开始在电脑上学打字,进行北大荒题材的小说创作。

莽莽荒原,一望无际,10万转业官兵安营扎寨,向荒原开战。有一位女性同胞,她叫齐治平。她干部不当,医生不当,一心要开拖拉机。正如毛主席的一句诗词:“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她,爱上了拖拉机。

她的要求不被领导理解,但她不灰心,终于走进以男性为主的机务队伍。从来没摸过机器的她,从助手做起,后来当上驾驶员 ,再后来当上“三八”女子包车组的车长,成为完达山农场唯一的女车长。她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脏,不言而喻。通过她,可以看到第一代北大荒人身上那种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

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齐治平是不是军垦战线上的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是不是第一位女车长或是唯一的女车长,需要进一步考证。她性格开朗,思想境界高,能吃苦耐劳。李广生有幸与她在一个生产队,甚至有一段时间,他们在一个机务队开拖拉机,说起来也算是老朋友了。但是,当拿起笔来写她的时候,李广生还是感到词汇太少,笔力太弱,常常因为寻找一个准确的词而反侧、焦急、愧疚。他觉得自己像一个低劣的人物肖像画家,只能画出人物的外表,而不能表现其内心世界,这让李广生颇受煎熬。

初稿出来后,李广生通过网络传给朋友们看,大家又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包括错别字的纠正、情节的安排、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刻画等。

此次是李广生第一次写书,应该也是最后一次。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再现当时的场景和人物。它不仅是李广生对青春岁月的回望,还是对那个年代、那些人的重温。

艰难成书

2013年,经过6年的努力,76岁的李广生终于将稿件告罄。

与记者相识多年,把记者当成忘年之交的老人,内心非常激动。他犹如一位农民在秋收季节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把书稿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记者,希望记者能第一时间阅读、品评并帮助联系出版。

记者翻开《北大荒的女车长》开始阅读,当初原生态的北大荒气息扑面而来,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那些20多岁的垦荒队员们。那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纯真与激情的年代,那是我们父辈们无私奉献的陌生又熟悉的身影。记者深深地被感动了。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写书不易出书亦难。因为这不是一本迎合人们浮躁心理的快餐书,需要自掏腰包买书号、出印刷费。李广生老人犹豫了。已逾古稀的他,不图名不图利,掏钱自费出这本书到底有没有价值?

李广生碾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想到了北大荒的几位老战友:毛允恒、冯清华、谢升、陈占等。他们不仅鼓励自己写作,还为该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无论自己写作中遇到什么难题,他们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可以说,没有这些老友的帮助,就不会有这部书的诞生。漫长的6年,北大荒的老友们一直陪伴着自己,不离不弃。老友们图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除了付出辛苦外,还搭上了不少长途电话费。自己创作出的这部作品,凝聚着老战友的心血,从一定程度上讲,它应该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如果不付梓印刷,很对不起北大荒的老友们。

怀着忐忑的心理,李广生拨通了书中主人公原型齐治平的电话,并将书的复印稿邮寄过去。6年前,在西安齐治平的家中,李广生对她说,我想以你为原形写一篇关于北大荒的小说,齐治平愉快地表示:“可以,但是不要写我的名字。只要不写我的名字,怎么写都行。因为你写的不是我个人,是北大荒老一代垦荒者的集体。他们的事迹应该让后人知道。”是她给了李广生创作的空间和自由。

没想到,齐治平的儿子郭亚军读了小说的复印稿后,激动地给李广生打电话说,书稿写得挺好,应该出版。之后,郭亚军亲自落实出版单位,并全额资助这本书出版。

真实的力量

应该说,李广生是个幸福的老人,妻贤子孝。他的3个子女均事业有成。女儿在驻马店市银行系统工作,一个儿子是沈阳石油系统的中层领导,另一个儿子李铁民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李铁民读过父亲的小说《北大荒的女车长》后,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说,《北大荒的女车长》应该说是一个亲历者书写的自己的青春。尽管从体裁上看,它是一本小说,但从思想的深刻性、故事编排的巧妙性及写作技巧这些方面来衡量,它确实不能算作一部成熟的作品。但是对于那些跟北大荒有过接触,尤其是那些为北大荒奉献过青春的人,这部作品一定会有一种别样鲜活的魅力,因为真实就是力量。

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一种特殊的目的和境界,只是平实又略显平淡地记述了他身边的人和事,既没有跌宕起伏、悬念丛生的故事,由没有文采飞扬、炫人耳目的语言,但读过整部作品,依然会感觉到内心的震动。因为它描写的是一段流血、流泪而又激情四射的青春。这样的青春展现了人性中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那些青年在面对困境时所迸发的不屈斗志,是人类生命力的诠释,也是人类尊严的最好体现。而这一切,来自于这部作品的真实。

作为一个北大荒人的后代,书中大部分人物,李铁民都曾经耳闻,甚至近距离接触过。不知道已入古稀或耄耋之年的书中人物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会有何感想。

历史会渐渐远去,但那个时代青年身上流淌着的生命力一定会薪火相传;青春可以流逝,但青春的回忆可以常驻,那是人类共有的财富。

感谢作者的辛苦努力与付出,把那遥远的、已被淹没在当前急功近利市场大潮中、而对于很多人又是如此宝贵的历史画面呈现出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有谁会想到,一个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端着笨拙的双手,从打字学起,历经数年,终日埋头于键盘之上,完成了这样一部浸透着泪水和汗水的青春日记。

此时,小说水平的高低已经不再重要,创作小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坚韧与执着,与那些年轻的第一代垦荒者身上的朝气蓬勃,都同样展现了令人动容的生命力,而这些才是令人敬佩的。

向那些把青春奉献给北大荒的人们致敬!他们的青春留在了那片黑土地上,曾经的激情岁月会化作一粒粒种子,养育并激励后来者!

尾声

记者的采访已经完结,而李广生的心还不能平静。他说:“北大荒是我永远的牵挂,希望北大荒人幸福安康、快乐永驻!希望北大荒人的第二代、第三代……要保护好、利用好前辈人交到他们手上的这块黑土地。因为它是现今地球上仅存的三块黑土地之一,多么稀缺,多么珍贵啊。万里长城坍塌,可以修复,若黑土地变了颜色,想恢复,那就难了。”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来自父辈的旗帜 » 李广生:一位北大荒亲历者的青春回望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向北大荒开拓者我们的父辈们致敬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铭记历史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