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行政庭的书记员胡笑扬,今天站到这里演讲的都是为了崇尚我们心中的英雄而来,此时此刻我的手里这份稿子里也写了一位英雄、那是一位老红军的一生,坎坷而又光辉的一生,他叫做黄振荣。对于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并不了解,但北大荒的子女们多少都知道一些。对于我来说黄振荣这个名字比英雄多了一丝和蔼,比军人多了一份亲切,因为他是我的姥爷,未曾谋面却血浓于水的姥爷,今天我就要把我所知道的从长辈们那里得知的我姥爷的一生带给大家。
黄振荣同志出生于1915年6月陕西西安,1928年参加国民革命军西北军,任冯玉祥贴身警卫;1931年12月随江西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担任红六军团首任保卫电台队队长。
1934年8月,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由湘赣革命根据地遂川横石出发。黄振荣跟随军团迈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步。1935年下半年,黄振荣调任红六军团17师参谋。
1936年10月,黄振荣同志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行军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考验,顽强走完了长征路,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随后1937年下半年中央将他调到太原找薄一波同志搞统筹站和兵变工作,成立七人小组决死队,作为7人总负责。决死队当营长时在著名的百团大战、山西关家脑战斗中先后受战伤6次,被认定为国家二等乙级残废军人。1942年黄振荣带部队护送丁玲等文化人打过日军封锁线到达延安见朱德总司令,朱德总司令大力称赞这次护送任务,鼓励黄振荣继续努力,并将一个四饼麻将一锯两半,和黄振荣各刻自己名章留念。同年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6年黄振荣率护路军部队接管了哈尔滨当年所有的火车站。1948年黄振荣所在护路军改为铁道纵队。1949年6月,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任命黄振荣为铁道兵团四支队副队长兼参谋长。1950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黄振荣率部队入朝,任铁道兵三师副师长,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三师大宁江桥英雄事迹,战后被拍成《激战无名川》电影在国内外播放,师长原型就是黄振荣。
1952年1月任铁道兵三师代师长,同年10月1日黄振荣以志愿军回国参加国庆,手持毛泽东主席请帖参加中南海怀仁堂招待会。1954年黄振荣率部回国,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55年10月,当一切尘埃落定、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到鹰厦铁路前线指挥部对黄振荣说:“我向中央建议开发北大荒,彭老总批了,你跟我一块去吧,继续并肩战斗。”就因为这一句话,这一个承诺,黄振荣举家来到冰封雪盖的虎林。北大荒的三月,正是冰天雪地,一批曾经出入在枪林弹雨中的战士,又走上了新的战场。一场以铁道兵复转官兵为主题征服“皖北荒原”的战斗就此打响,从此皖北荒原上就布满了他的脚印,他的爱人赵英华,于10月29日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北京铁道兵总部。从此,这对患难夫妻和北大荒,和北大荒人,和北大荒的垦荒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后他就在也没有离开过,他将他的终生与子女和每一滴献血都留在了这皖北荒原。
1956年3月,他率领铁道兵转业官兵,进入完达山踏着积雪,勘查荒原,查清荒原面貌。初探荒原,黄振荣摸清了完达山北麓有300多万亩可垦土地,他立即拟写电文向王震司令员报告,请求大军北上。在冰天雪地的3月里,一批曾经出入在枪林弹雨中的战士,又走上了一条新的战线。他们以八五O农场为临时基地,像几支红箭,分别向完达山以北、穆棱河两岸和饶河地区的广阔荒野奔去…
6月1日王震司令员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8502部农场成立”,并指挥24台拖拉机开出完达山北第一犁,八五二农场正式成立。黄振荣率领官兵当年开荒20万亩,成为当时铁道兵农场中规模最大的农场。1958年扩大到60余万亩,建立了7个农业分场;1959年农场已有耕地74.5万亩,拖拉机298台,联合收割机235台,各种农机具2000多台的大农场。由于经营得法,农场的总产值显著提高,农场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黄振荣曾在1932年赣州战役和1940年关家垴战役中两次受伤,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他每次下地,都是徒步行走,有时一天要走上50多公里。在数九寒冬踏荒中,他的脚趾甲被冻掉了九个。一次,他因遇上瓢泼大雨,发烧39度多,最后晕倒在工作地点,指挥部的人把他送到卫生所后,他坐卧不宁,又偷偷跑回地里检查开荒质量。最后,医生在一台拖拉机上找到他严肃地说:“你这样下去,会死在这里的!” 黄场长却回答:“若死在这里,我的革命就成功了!”。他率领指战员,扩建了八五三、八五五农场。在1957年10月召开的全国农林代表会议上,朱德副主席夸赞八五二农场是全国费用最低的一个单位,并号召全国农垦企业向八五二农场学习。在八五二农场开发初具规模后,中央军委三次电报调黄振荣重回军队工作。经王震司令员动员,黄振荣最终放弃了回部队任职的念头,把后半生交给了农垦事业。
1966年,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在1967年3月的一天,就因为黄振荣同志尊重文化人就被某些人定为“三反”分子,从此他陷入了困境。1968年1月26日黄昏,他带着遗憾走了,这位有着37年革命生涯的老红军战士就这样含冤长逝,他哭着,摸着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在那年冬日的黄昏离开了人间,终年53岁。北大荒的3月,春雪特别厚,一辆牛车拉着一个透缝的白皮棺材,往南横林子东部走去,没有花圈,没有挽幛,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在凄凉的气氛中,黄振荣—八五二农场的开拓者埋在了这里。在那严峻的年代,领导和群众没有忘记黄振荣。他们以各种方式怀念他。每逢清明节经常有人在他墓上添上一把土、送上一些供品、献上花圈以示纪念。后来有的人在临终前,竞提出了要埋在黄场长身边的要求。群众家里有逝者也都紧紧围绕着黄场长埋葬,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振荣的荒坟周围渐渐增加了许多新坟,最终成了农场的革命陵园。1979年,八五二农场召开千人追悼大会,为老场长平反昭雪。虽然文革中他莫须有的罪名被昭雪了,但1940年被俘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1983年11月19日,王震副总理和夫人王季青,在北京他们温暖的家中,接见了黄黎、黄鲜菊、黄鲜梅兄妹三人。王老询问了八五二农场的近况和黄场长家庭情况,当看到铁道兵兵部对黄振荣历史问题认定为变节行为的复函后,王老激动地说:“黄振荣从小跟着我,曾是红六军团第一任电台队的队长。如果他是叛徒,我能让他当团长、师长,真是乱弹琴”。 并在复函背面做出了重要批示,中央军委的领导根据王震的批示,军委邓小平主席、杨尚昆副主席圈批指示意见,责成铁道兵重新核实黄振荣的历史错案。
1985年4月,铁道兵派专人到八五二农场,宣布了中央军委和铁道兵总部关于黄振荣同志平反昭雪的决定。同年7月,八五二农场将黄振荣的墓地进行了重新修缮,在八五二农场招待所,王震副主席他拿起毛笔饱蘸墨汁,给黄振荣墓碑题词,室内宁静肃穆,只有摄像机和照相机的轻微响声。王老的脸上露出沉痛的表情,深情地写下了“黄振荣同志之墓,王震敬书,1985年秋”几个刚劲大字,随后把毛笔往桌子上一摔,脸转向朝南的窗户,流下了悲痛的泪水。黄振荣虽然含冤去了,但他在黑土地上创下的业绩,如不老的青松,傲然挺立在北疆。
时隔18年,黄振荣的历史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热爱黑土地,倾其后半生精力而不渝。这就是黄振荣对北大荒的情感写照。12年,黄振荣的足迹走遍北大荒完达山北。他事无巨细地呵护照料着这片土地,俯首孺子牛般的耕耘着这片土地,他为北大荒的军垦伟业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帶领复转官兵发扬南泥湾精神,一手拿枪,一手扶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千古荒原变成了塞外江南,他把他人生的最后12年,也是最辉煌的12年都交给了北大荒。
蹑脚轻声入桦林,
云和草静思故人。
硝烟篝火生前事,
开业奠基系一身。
斩棘披荆戴星月,
晚来牛棚圈里春。
忍吞雷电烧肝胆,
但把真心吊冤魂。
这就是黄振荣的一生,在那个年代传奇的一生,作为他的后代我深感荣耀,他就是我人生中的英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