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批知青离开这块黑土地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是,每一个在黑土地生活过的知青,这一生都会关注黑土地的发展和变化,会传递工作、生活过连队的变化和老职工的信息。因为,那里留有我们的青春足迹。我们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是在那里度过的,那里有关爱我们的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老职工。我想,每一个在黑土地生活过的知青,心里都会永远装着黑土地,永远不会忘怀生活在黑土地的勤劳、淳朴、善良、敬业的老职工。
记得刚到黑土地过的第一个中秋节,那天月儿分外妖娆,挂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空,显得格外明亮,宿舍也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那时,我们商业连的女知青住在团部澡堂,大约有二十来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让我第一次体会得那么深。月逢中秋分外明,人到佳节倍思亲,此情此景勾起了知青们的思乡思亲之情,平时嘈杂的宿舍那天却分外安静,姑娘们有的眼睛已经红了。正在这时,只听见谁叫了起来:排长来了!连长来了!只见人称“啰嗦排长”的李排长来了,眉清目秀的四川妹子宫排长来了,高大壮实的商业连王连长来了。“姑娘们吃月饼呀。”宫排长细声细气地招呼着,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姑娘们边吃着比宁式月饼大一圈的北大荒月饼,边听王连长这位前炮兵军官侃“熊瞎子掰苞米”、“儍豹子撞汽车”的故事,相思之情渐渐淡去,心里也渐渐开心起来了。那一夜,我们头枕着黑土地的月光睡得香香的。
商业连老职工不少是部队转业官兵,当年他们响应祖国号召,脱下军装屯垦戌边来到东北黑土地。我国广袤荒凉的东北黑土地一望无垠,俗称“北大荒”,是他们用勤劳智慧将她变成了富饶美丽的“北大仓”。他们是八五三农场的垦荒者、开拓者,他们的勤劳、淳朴、善良的品德和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严于律己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对知青关心呵护的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我刚去的时候在商业连食品商店当营业员。有一次,李排长和我们一起整理柜台,不小心打碎了两瓶”北大荒人参酒”,这酒是团里工副业营生产的,我记得是一元五角一瓶,他二话没说,立即掏出三元钱付上,那时候我们的工资是每月三十二元,三元钱不是小数目,可见这位抗美援朝老兵的“严于律己”。由于李排长工作中总爱左叮咛,右叮咛,因此姑娘们背后亲切地叫他“啰嗦排长”。
宁波知青小赵结婚没有房子住,“啰嗦排长”房子并不宽裕,夫妻俩带三个小孩住在两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执意让出一间给小赵做新房,小赵不好意思接受,李排长还让宫排长做工作,这位贵州籍老兵就是这样的热心肠。小赵和他们一家在一起住了一年多,每每讲起此事,小赵都感动不已。
一身戎装的徐常梅
第二年,我调到批发站当调拨员,刚开始时是被借到医药站的。医药站在清河中学那里,离团部有二三里地,没有交通车。五十来岁的刁司药每天下班后骑自行车驮我回团部,人们还以为是爸爸接放学的女儿回家。这样持续了三个月,一直到我回团部批发站。
在团部批发站工作期间,我负责百货调拨,和我搭档的两名保管员是张业进和滕起军,一个是转业军官的后代,一个是刚出茅庐的本地青年。两个人为人非常热情,工作非常认真,冬天盘库的时候,业进总是把他的羊毛大手套让给我带,我们在一起合作非常愉快。批发站的老职工很呵护我们,我的对象也是批发站周大姐介绍的。
星期天,经常有老职工请我们到他们家吃饺子、吃苞米,那北大荒香喷喷的豆油和着白菜、鲜肉包出来的饺子真是美味无比。新鲜苞米又甜又糯,味道好极了。现在想起来真不好意思,那时候我们年轻,不懂礼节。人家一请,我们就去,而且是两手空空去。我脑子里至今还留有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我和华初、珊玲等几个姑娘在老职工温大姐家吃完香喷喷的饺子、甜甜的苞米,躺在炕上轻松地聊天,大家诉说着各自对于未来的憧憬,互相预测着彼此的将来会怎么样,感叹青春真好!温大姐抱着孩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们。
在商业连我们享受着老职工的呵护,在想家的时候有老职工陪伴,在困难的时候有老职工雪里送炭。好像是在到黑土地的第二年,大雪下得好大啊!地面积雪足足有一米多高,我们蜷缩在新盖的宿舍里。我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体会着毛主席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倒也觉得有点豪迈。宿舍的旁边就是食堂,吃饭很方便。但是不久传出食堂粮食快见底的消息,一听这个消息,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大家心里都有点慌,这粮食怎么从粮站运过来呀?但就在这时,大家看见窗外雪地里有几个小黑点在蠕动,仔细一看:有几个人拉着驮着麻袋的爬犁在雪地里艰难地挪动,“老职工送粮食来了”,眼尖的叫了起来,大家一阵欢呼。等到大家从几个雪人手里接过沉甸甸的粮包,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黑土地的亲人们就这样让人感动。
为什么知青们会如此不能忘怀黑土地?我想,应该与勤劳、淳朴、善良的老职工知青们的一往情深密的关心呵护分不开。
啊——难忘的黑土地!难忘黑土地上的亲人!
刊登于《八五三记忆·宁波篇》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