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妍冰长篇纪实《人生无悔》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作家王宏甲等给予肯定。
据介绍,《人生无悔》主要叙述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十万官兵从部队转业到北大荒进行垦屯戍边的故事。这是中华民族一曲悲壮的史诗。这群英勇儿女曾经历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从东北、内蒙老家,跟随四野经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直到解放了广州市。他们浴血奋战,身上伤痕累累,无数军功章上写着他们的战功。1958年,这些勇士们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用拿惯了刀枪的手拿起了铁锹和镐头,一个华丽的转身,军人转身为农民。
本书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再现了共和国老兵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在和平年代,面对国家满目疮痍哪里需要哪里去,从南国海疆奔赴北国,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高尚情操。他们扔下刀枪,拿起锄头,用双手将一片荒凉的黑土地变成国家粮食基地。通篇人物和事件基本属实,采用了文学手法,捕捉了一些生活场景,对人物进行了刻画,对细节及环境进行了描写,透过故事情节,歌颂老一辈坚定信念、初心不改的优良品质。
妍冰系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山作协理事、中山市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香山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山日报签约作家等。此书于去年入选第三届香山文学院重点题材签约作品。
》》》相关链接
●作者谈创作初衷
当年,老兵们这种为国家服务式的“转身”,关乎千家万户特有的悲欢离合。这个群体,以特有的血与泪、信念与意志,时时刻刻表达和诠释着对祖国的爱与忠诚。这些人,享有后人们对他们尊敬和爱戴。这种尊崇与爱戴,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己经受住了火与血的考验,不仅仅是在灵与肉的考验中,他们以特有的倔强与坚毅,表达着对祖国对家人的挚爱。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总书记也讲过:“我们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确实,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集体、一个家庭和一个人,都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在岁月长河中,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那么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怎样才能让自己一生无悔?共和国老兵,譬如我的父亲,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个道理。父亲从战争年代走来,经受了战争的洗礼,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坦然面对生死。所以,我的父亲做到了初心不改。在我父亲的一生中,支撑父亲的就是信仰和精神。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依然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
作者从一个家庭的故事写起,叙述了父亲的一生,转战南北,开发建设北大荒,歌颂了父亲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始终坚持信念,坚守初心,我觉得这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作者想告诉读者:要记住那个时代,要留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更要传承那个时代的人民特有的默默奉献、奋发向上的品质。因为它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是根!因此自己心无旁骛,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将这15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人生无悔》为建军92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部分专家点评
《人生无悔》这部书再现了一位信仰执着的老兵。北大荒长风万里浩荡,苍天下怎么会有这样一代人!为改变祖国贫穷面貌,为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万难不避,无怨无悔。那不是虚言,他们贡献的就是热血青春。那不是一个人,那是真正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高山仰止,伟岸如斯。那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伟岸的一代人。那就是伟大的毛泽东时代。
“爸爸,你后悔吗?”多年后,妍冰看着躺在病床上满头白发、瘦骨嶙峋的父亲,说出憋在自己心中多年的委屈……
父亲吃惊地望着她。
父亲艰难地说出:“血战四平,护城河相隔,牺牲的战友一个个扑倒在护城河里,活着的战友踏着他们的身体,通过护城河……我们村子17人参军,只有我一个人活着,活到今天。党给了我有意义的一生,我哪里来的后悔!你是一个人民教师,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你……还是我的闺女吗?你只会考虑自己吗?”
她还没说出她的同代人中有人是怎么说她父亲的,已经是海军舰长了,非得跑北大荒去,那是如何不值……但父亲的发问,已令她震撼!父亲那一代人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就为了有我们这样的后代吗?
父亲的发问,是流血牺牲建立了新中国的那一代人的发问,是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的那一代人的发问。那一代人中,有许多已经辞世,已经老去,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找回那一代人。重新找回那一代人艰苦奋斗不言苦,奋发图强的精神,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早日实现。这就是妍冰痛彻地反省后写出的这本书。
——王宏甲(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人生无悔》这部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作为一部长篇纪实,既有妍冰自己亲历的苦难,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具有史料价值。书中的父亲,给我们新时代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纵观父亲的一生,他是值得骄傲的,更是无悔的。首先,有他的军功章作证: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纪念章。一枚枚,如数家珍。这些军功章,是父亲功勋卓著的见证,更是父亲战争年代用生命为人民求解放的见证,是父亲英雄的见证!当然,也是父亲人生无悔的见证。
面对如许丰厚的功劳,父亲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而是选择将妻儿一起带向最艰苦的北大荒。这个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母亲是纠结的,女儿们是纠结的,只有父亲,却固执得像一座山。
当我们已经不再为每天的温饱发愁,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以金钱所得作为社会价值取向,看一看《人生无悔》,对照文中这位伟岸如山的父亲,我们完全可以借此重新审视自己,帮助我们调正人生的方向。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时的用心,用情。作为一部长篇纪实,史料充分,把人带回到那些艰苦的岁月,确实让人受到思想的洗礼。
—— 郑万里(中山日报原总编辑,中山作协原主席)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