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王国庆,江苏无锡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并曾担任党的十八大新闻发言人。
□ 记者 王斗斗
一周前,记者采访王国庆,问他:“首场发布会打算戴什么颜色领带?”
他愣了下,瞬间乐了:“这个得听老伴儿的。”
“看您去年戴蓝色的,今年还会戴吗?”
“不好说,不知她今年的审美观有没有变化啊!”王国庆呵呵直笑。
3月2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65岁的大会发言人王国庆准时出现,他系了条蓝色领带。
一条领带,一本书,一堂课,一次挑战,一种担心……与王国庆的对话,由这些细节构筑起来。
一次挑战
2015年12月,全国政协有个外事活动,王国庆陪同领导参加。
活动开始前,政协一位分管领导直接通知王国庆:“你来接吕新华(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担任明年的大会发言人。”
王国庆第一反应是拒绝:“是否还有更合适的考虑?”
“不是征求意见,已经定了。”
接到任务后,王国庆冷静下来,一琢磨,哟,这可坏了!他随便设定几个问题,该怎么回答,脑袋空空。
王国庆任职国新办副主任13年,曾推动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那段时间,他负责对外新闻宣传,每天要看大量文件,经常是一上午不离座位。
2013年3月,王国庆从国新办岗位退下,到全国政协任职外事委副主任,材料、会议相对少了,他坦言,“人总是有惰性的”。
一些新闻发言人爱和他开玩笑:“哟,你把我们推成发言人了,自己倒是清闲了。”
王国庆爱笑,说:“看我这回又架在火上,他们得意了。”
聚光灯下,摄像机前,王国庆因其爱讲故事,被称为中国故事的代言人。而这些光彩、称号,在他自己看来,都是压力。在他这,只有俩字:挑战。
去年全国两会前,王国庆恶补了一个多月。今年春节前,他已在委员驻地“封闭”准备。
“至少,问题出来,别一脸茫然。”王国庆说,作为发言人,得负责任,回答“无可奉告”不行,乱说更不行。
一种担心
发布会前几个小时,会做什么?
去剪头发。
真的?
真的!
王国庆捋了捋头发,说:“年纪大了,不理发,电视照出来,头发显得太少。”
在今年政协首场发布会上,一个关于“亲清”政商关系的提问,让王国庆有点纠结。
他出生在江苏无锡,在上海长大,乡音难改,“亲”“清”二字,中文发音,发不标准。怕大家弄不清楚,他特别用了“CLOSE”和“CLEAN”,作出解释。
一场发布会,只有90分钟,若干大小细节,他都得考虑全。王国庆当过记者,他最担心,记者们“白跑一趟”。
“要让媒体觉得,这个发布会,来得值,想要的,得到了,没想到的,也有意外收获。”他说。
去年政协发布会,有个变化,首次从交替传译,改为同声传译。
“交替传译相对保险,对发言人压力小些,缺点是花时间多。”为了多给记者挤出几个问题,王国庆他们下了很大决心,作出改变。
2015年政协首场发布会,有13位记者提问。
2016年,王国庆“首秀”,他回答了17位记者的问题。
今年,有18位。
这两年,王国庆极力主张“多些沟通”。他的微信,有几十个媒体群,谁有意见,谁关注啥,@王国庆就行了。
去年,他和他的团队收集梳理了1400多个问题。今年更多,有1700多个。
“做好供需对接嘛!”他说。
一堂课
去年主要忙啥?
讲课。
在哪?
最常去中国传媒大学。
2016年,王国庆给各地官员和发言人,做了几十期培训。
课堂上,有句话,他是必提的:“不要给记者讲课,他们不是你的学生。不要给记者作报告,他们不是你的部下。”
他解释说:“不少新闻发言人,高高坐台上,觉着自己是领导干部,把媒体记者当成部下,有的还训斥记者,还有的把自己当老师。”
在王国庆看来,媒体与发言人是平等的。“发言人和媒体记者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
一次偶然机会,王国庆同美国国务院一位发言人交流,对方提到一个观念,让王国庆心里一震:把媒体记者当作客户。
这个好!他心想,什么时候领导干部面对记者,都能有这种理念,很多事,就好办了。
培训时,他总爱举一个例子:他陪老伴儿逛商场,卖衣服的导购特热情,这个款式不喜欢,立刻换一件,这个号码大,再拿件小码,简直是百挑不厌。弄到最后,你自己不好意思了,买吧!
“发言人要把媒体记者当成客户,当成挑战者,而不是挑衅者,是来帮助自己的,从感情上,慢慢转变。”王国庆停顿了下,说,“当然这条路还很长”。
一本书
2015年10月,一本名为《闪亮的岁月》的书,对外出版。书中,一张黑白老照片中,王国庆头戴前进帽,身穿劳动服,被几十个编织篓和酒桶包围着,脸上可见青少年的稚嫩,他右手举着仪器,正检测入库酒的酒精度。
那年是1969年,王国庆17岁。
48年前,一趟知青专列驶出上海彭浦车站,火车走了三天四夜,1969年5月18日午夜,王国庆在竖着“兴凯站”站牌的小站,被通知下了车,开始了他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三连的知青岁月。
王国庆在上海长大,刚到北大荒时,他觉得新鲜:天亮得特早,小马驹到炕头边拱他起床,田野一望无际,山岭连绵起伏。很快,新鲜感被顿顿吃的碴子饭、玉米面窝头、大葱蘸酱替代。
王国庆也没指望离开。“北大荒人相信实干!你能扛起大麻袋,他们就佩服你!你干活不惜力不叫苦,他们就认可你接纳你。”王国庆回忆,在粮库,收粮入库扛麻袋,他没偷过懒;出口大豆装车皮,他没耍过滑;早晚“打突击”,他更没拉过空;在酒厂,烧锅炉、粉碎烧酒料,他常是白天连着黑夜干。
1077天北大荒日子里,王国庆入了团、入了党,被推荐第一个离开连队,作为工农兵学员上了大学。
“我们经历了,付出了,收获了。”王国庆手拿《闪亮的岁月》,作为主编,他花了整整一年,逐字逐句改,有的干脆重新写。他说,这是大家含着泪写下的文字,这段记忆不应被忘却。
离开北大荒后的40多年里,王国庆留过学,从事过对外广播,当过记者常驻国外,担任过媒体管理人员,在中央机关担负过领导工作。他说:“回看我的人生经历,我最重视哪段,这本书就能给出答案了。”
“北大荒的黑土地,让我懂得太多。”王国庆放慢语速,“归根结底,让我学会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