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上山下乡”已然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岳父当年正是20岁刚出头的棒小伙,顺应时代,情绪激昂地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一大批同龄人一道,来到了天寒地冻的北大荒!
汽笛长鸣,蒸气升腾,从山东到黑龙江,火车一路向北,穿行5省,过山岭、入林海,一路来到了东北大平原。
从1959年的那个冬天起,岳父开始了扎根北大荒、建设北大荒的垦荒历程。
当年,下火车的地方被称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29团,即今天的红兴隆管理局双鸭山农场,岳父被分配到了8连,今天被知青们亲切地称为老8队。
1969年,岳父被安排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61团,即今天的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来到了当时的10连,即今天的第十作业站。
在北大荒广袤的黑土上,刻印着知青们辛苦劳动的身影。在一次秋收割豆中,岳父挥动镰刀,一人当先,中午,连队用牛车放上大缸,里面装着饭菜拉到地里,大伙儿席地而坐,就在这山野之地吃午饭。伙食不错,有菜汤、馒头、包子和两样大锅炒菜。都是年轻人,加上干活体力消耗大,就连女生也能吃上两三个大馒头。一天下来,岳父一双手,一把镰刀,硬是割了6亩6分地。
知青的劳动生活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快乐。特别是遇上阴雨天气,连队活就停下来了,知青们三五成群来到岳父家(岳父是刚刚结婚),岳父岳母都是知青,对于单身知青来说,岳父家俨然成了他们闲暇小聚的“定点餐馆”。岳母会到小菜园里摘些小辣椒,拔上几棵莴笋,割点韭菜,再掏上一大把鸡蛋,个把小时,四盘小菜上桌,再烫上一壶酒,大伙儿就天南海北,边唠边喝,一直到天黑。这些知青往事,成为他们回忆当年的深刻印记。
1977年以后,大多数知青陆续返城,岳父岳母因为家已安在了创业农场,就决定留在了北大荒。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斗转星移中,岁月的流逝憔悴着人的面容。当年的风华正茂早已不在,岳父已年过八旬,北大荒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场职工住上了楼房,商贾云集,道路畅通,树木摇曳,花草飘香,夜晚霓虹闪烁,人头攒动。对于岳父而言,脑海中的记忆就像光盘一样,储存着许多当年开发和建设北大荒的一景一幕,刻印着岳父难忘的往事。
转载:北大荒网 http://www.chinabdh.com/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