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园,总投资13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达1536平方米,是一个反映40多年前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综合性大型展馆,于2011年11月建成开馆,2014年8月10日是正式挂牌。
2010年筹建时,许多上海知青踊跃捐赠相关资料和物品,“有上海知青在农村劳作生产用的锄头、铁犁、草鞋,有在简陋环境下用以生活的脸盆、热水瓶、煤油灯等,还有当时插队落户的通知书、乘车证、火车票等,非常珍贵。
知青博物馆的展览以真人真事为主,所采用的展览资料都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字材料和知青收藏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图画、场景、雕塑、文物等形式反映上海知青所度过的岁月。此外,知青博物馆还将声、光、电与知青年代实景、知青时代文物、知青蜡像相结合,再现了知青下乡的场景。
上海知青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 400米展线采用科技含量极高的声、光、电及多媒体手段、以实物场景、文物资料、视频、图片组合、文字说明、影片放映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上海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还原了部分场景。馆内特地增加了表现后知青时代的一些感人故事和知青们深厚的知青情结。参观者在馆内,可与多媒体展示器互动,可自行翻阅与自己当年所在地农村或感兴趣的图片、资料。上海知青博物馆采用知青历史写实主义手法,将整个展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第二部分“广阔天地难忘岁月”,第三部分“顺应民心调整政策”,第四部分“知青情结永志难忘”,四个段落共同书写成一部完整的知青下乡生活,让每一位顾客进入博物馆都犹如重回知青年代一般。
展馆内容丰富,除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以及图版、文字说明、数据外,还有大量的“知青文物”:当年的证件、票据、书籍、奖章、奖状;农田劳作的农具、农机;插队知青住宿的生活用品、衣物、住房的实景;业余生活的乐器、道具;典型知青人物的事迹等等,充分反映了当年奔赴祖国各地尤其是南北边疆的上海120万知青“战天斗地”的风貌,以及劳动、生活、学习、娱乐以及和边疆少数民族友好相处的点点滴滴。
从博物馆一直南行,就到达知青路、知青林、知青广场。知青广场占地2万平方米,呈现在绿树环抱,百花簇拥之中。其中心是近2800平方米的开放式广场,北面是知青楷模金训华雕塑,广场正中则是一列当年接送知青上山下乡的《青年号》蒸汽机车及车厢。中国最长的知青纪念墙——作为知青广场最具纪念意义的一个主题工程,总长215.43米,高度为2.5米,由181块“山西黑”的花岗石组成。设计者将知青学习、劳动、“再教育”等各种场景的老照片,运用“影雕”的工艺方式予以表现,与镌刻着密密麻麻的知青签名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幅充满艺术元素的巨幅卷轴。沿知青墙的《星光大道》除了伫立着各式知青雕塑,地面还留下了老知青的脚印模,如照片拍下的著名作家叶辛的足迹。
上海知青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做到年初有计划,阶段有重点,重要节日有活动。为了持续扩大宣传教育作用,上海知青博物馆在引进先进的数字化藏品管理规范,有效保护和开发知青年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联合上海知青广场和上海知青关爱基金会,多次举办了“永恒的青春祭”、“知青摄影大赛”、“关爱贫困知青”“大、中、小学生参观知青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系列知青主题活动,使上海知青博物馆成为宣传知青历史和知青文化的重要阵地。
2014年5月5日,上海知青博物馆正式成为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登记单位,并正式成为由上海市文物局业务主管的博物馆。10日,来自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社团局、上海市殡葬管理处、奉贤区民政局、上海慈善基金会、上海市知青历史研究会、复旦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及200位来自上海各区县的知青代表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
上海知青博物馆实行全年无休、常年对外开放的办馆制度,至今累计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国内外来宾、大中小学生10余万人次;举办临展、巡展、巡讲40余次,受众面超过25万人次;各类知青主题活动20余次,在各类电视台、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报导超过100余次。
博物馆总设计师是上海大学郭力教授,郭力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艺术主任、上海大学世博艺术与展示中心主任擅长装饰设计,196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曾在上海印刷四厂搞美术设计,后调上海美术学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紫砂壁画《郑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憩》、《文成公主》、《海滨》、《龙的传人》入选第二次新人新作展;《博》入选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