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开支不足,在一向禁止开发的“东北圣地”移民开荒。民国初年,龙镇四周数十里之内,大部分土地已垦为耕地,居民达数千户。1912年10月,黑龙江省公署在龙门设招垦局(现龙门农场住地,又称老龙门),招垦放荒。
1952年,黑龙江省公安厅建立黑龙江省龙镇劳改支队,1956年至1958年12月隶属于北安地区劳改工作分局,政权工作归黑龙江省北安县人民政府领导。1963年9月,恢复德都县治以后改归德都县(现在为五大连池市)所辖。
1958年12月1日黑龙江省公安厅指示:龙镇农场、引龙河农场、二道河农场、襄河农场、龙镇公社合并,场名称为龙镇劳动改造管教支队。1962年,由于四场合并后的龙镇农场,因面积大,管理困难,黑龙江省公安厅决定:引龙河农场、襄河农场撤出,二道河农场仍归龙镇农场,农场分开后龙镇支队下属8个大队。每个大队或中队都建有四面围墙、带铁丝网的监狱,监舍大都有南北通炕,每铺大炕可睡下30余人。监舍少则三四排、多则五六排,足可关押二三百多名犯人。平时出工由武警持枪看押并设有警戒线,返回监狱围墙四周也有武警荷枪把守。除武警、犯人外,有管教干部、其他职工及其家属,也有刑满释放就业人员(简称农工)。还有机耕队、大车班(含牛马号)、大食堂、菜园等。
直到1968年秋第一批鸡西知青进场,到冬天又有齐市、哈市、上海等地大批知青陆续进场,龙镇农场变劳改农场为知青农场,各分场之前及当时的大体情况如下:
龙镇农场原畜牧场,位于场部南3 公里处,创建于1956年,时为畜牧场,现为龙镇农场第一生产队,东南靠沈阳军区81696 部队和81699部队,西南与龙镇政府龙镇大队5 队接壤。1964年我上初中正置长身体时,畜牧场卖的牛奶只有两毛多钱一斤,我会在傍晚去那儿买回两斤牛奶,第二天早上和家父一起喝。后来,家里为减少来回奔波,专门养了头奶羊解决了喝奶的问题。
龙镇农场良种站,位于场部东3.5 公里处,始建于1965年,按专业名称为良种站,农场气象站就设在这里,良种站南靠原黑北公路和地方铁路,西邻龙镇铁路中转货场,北与龙镇发展大队相望。由于我们家是湖南人,特别喜欢吃辣椒,每当秋天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到良种站去摘采辣椒,一买就是大半麻袋,回来或晒干辣椒串或剁碎作辣椒咸菜等,一直吃到来年秋天。
龙镇农场东田家,位于场部东8.5 公里处,创建于1955年,其地名东田家始于1927年,因此地有一姓田的在此开荒种地,该地又位于龙镇东部,故称东田家,北边靠原黑北公路,西与原5分场相连,东南与 2 号水库和本场林场相望。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东田家监狱特殊,犯人不能走出监狱围墙,一切劳动或活动都在围墙内进行。原来那里关押的是原国民党师团级重犯,在那个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的1962年,显然是在严加看管。
聚盛栈地名始于1927年,日本侵华时期,这里有个火车站,并设有车旅店、集市,比较繁华,故称为聚盛栈,北靠北大岗,东邻东龙镇,西南与东田家相望。那是个我难忘的地方,刚升初中时就在那里参加过达13天的捡土豆劳动,刚参加工作又到那儿为家里打过柴火,我把从聚盛栈到东龙镇路两边的毛草和柳条砍个精光,勉强凑够装满了一辆牛车。
龙镇农场东龙镇,位于场部东11公里处,创建于1955年,地名东龙镇始于1927年此处有一自然屯,地理位置在龙镇东部,故称东龙镇,西靠聚盛栈,东北与襄河农场接壤。记得那年榛子成熟时,我在东龙镇往东向去的山坡上采摘,早上最先趟去露水、下午脚踏晚霞,身背一麻袋带外壳的榛子,那种喜悦劲就甭提了……。
龙镇农场北大岗,位于场部东北12.5公里处,创建于1955年,地名北大岗因海拔330 米,地势较高,又在龙镇东北方,故称北大岗,南面靠着聚盛栈,西与龙镇政府发展大队相连,北与沈阳军区81277 部队农场接壤。我曾在北大岗那片山林采摘过蘑菇,在那个沟里割过江葱,在那些水泡子中撈过鱼,也在知青连队蹲过点、督促过收割小麦。
龙镇农场原1分场,位于场部东南16公里处,始建于1955年,原为二道河农场1 分场,1959年并入龙镇农场,南与德都县396林场接壤,西与讷谟尔河为邻。我记得从1分场到396开荒点的路上,有一位齐齐哈尔的下乡知青乘夜色穿越那片空地时,遇到了野狼,他吓得爬上了树,那只狼硬生生蹲在树下,两眼死死地盯着他,直到天大亮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他躲过了这一劫、却冻坏了耳朵和手脚。
龙镇农场原2 分场,位于场部东南19公里处,创建于1955年,原为二道河农场2 分场,1959年并入龙镇农场,北靠本场林场,东与老三站接壤。有一年春天,我从场部徒步走到2 分场给家里抓猪仔,又背着装有20多斤的猪仔麻袋徒步而回,那次行程可谓吃尽了苦头。
为二道河农场第三作业站,地名老三站,1959年并入龙镇农场,东靠原二道河农场场部,南与德都县396林场接境,西与原二道河农场2 分场为邻。
龙镇农场原3分场,位于场部东南27.5公里处,创建于1955年,原为二道河农场场部,1959年并入龙镇农场,东南靠德都396林场,东与沈阳军区81378部队农场相连,西与老三站为邻。
龙镇农场原5分场,位于场部东南4 公里处,创建于1955年,北靠粮油加工厂、南有砖厂,西邻沈阳军区81699 部队,西北与场部相望。大烟囱是那里最显著的特征,因为那里有个加工厂,供应场部周边职工家属的成品面粉、小米、苞米碴子和豆油等,该厂酒坊车间生产的二锅头、老白干远近闻名。这个加工厂后来搬到场部火车站前基建队所属的老苗圃那块风水宝地去了。除了加工厂的大烟囱外,靠南方向又耸立起了砖厂的大烟囱,生产优质红砖,毫不客气地说,当时场部建修配厂、修家属房、盖招待所、建中学校舍、修新医院和供销社等,红砖都是从该砖厂拉出的,贡献可真大。
龙镇农场原6分场,位于场部西7 公里处,创建于1955年,其地名蔡家岗始于1936年,据建村人姓氏和地理形态称屯名,故称为蔡家岗,南靠沾河林业局,西与原7 分场(丁家洼子)接壤,东与龙镇政府的增产大队、龙镇大队相连。
龙镇农场原7 分场(丁家洼子),位于场部西13公里处,始建于1964年,西靠讷谟尔河,西北靠引龙河,东与蔡家岗接壤。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